濟源礦電礦用救生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報北京電 8月3日,從北京傳來喜訊,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和河南省濟源市礦用電器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制的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通過了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認為項目研究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標志著由我市企業建造的井下救生艙在全省率先通過國家安監總局的鑒定驗收,拿到了面向礦山和非煤礦山企業的 “通行證”,有望近期正式下井,為全國成千上萬的井下作業人員送去安全福音。
自去年9月份開始,濟源市礦用電器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聯合對井下救生艙項目進行研發。經過上千次科學試驗和技術改進后,今年7月9日,礦用電器公司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真人綜合防護性能實驗項目通過了國家安全生產重慶礦用設備檢驗檢測中心專家組的驗收。
據了解,濟源市礦用電器公司建造的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由過渡艙、生存艙、設備艙、空氣凈化系統、供氧系統、監測監控系統、通訊系統、動力保障系統、緊急逃生出口等部分組成,可為煤礦遇險人員提供一個安全的密閉空間,對外能夠抵御高溫煙氣、爆炸沖擊、隔絕有毒有害氣體,對內能為避險人員提供氧氣、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氣體,創造基本生存條件,并為救援贏得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證避險人員的生命安全。
在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的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上,與會專家經過認真討論,認為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其瓦楞拱型結構外形艙體,具有良好的抗爆炸沖擊能力;采用的高科技無機隔熱材料和密封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救生艙的隔熱和氣密性能;采用的多重供氧方式,可有效地保障艙內氧氣供給;提出的救生艙內環境舒適度控制理念,為進一步優化救生艙各系統的配置創造了條件。鑒定認為,項目研究的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符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制定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暫行規定》要求,研究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國家安監總局專家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礦用移動式救生艙項目研究在國內還是一個新興事物,這次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和濟源市礦用電器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制的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在結構上采用瓦楞拱型結構的外形艙體,還特別提出了舒適度的控制理念,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進一步優化救生艙各系統的配置創造了條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葉朝輝院士希望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項目不斷完善各項技術指標,為礦山和非煤礦山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安全保障環境,為全國成千上萬的井下作業人員送去安全福音。